潮新闻 记者 卢一 林辰辰
(资料图片)
黑框眼镜、灰色毛衣、标准微笑,封面上的中国科学家看着亲切又自信。“希望用这本书让朋友们了解一个真实、全面的施一公。”4月24日,在浙江展览馆举行的施一公首部作品《自我突围》新书分享会上,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和在场读者们分享了自己的成长史和人生感悟。
“什么是理想?”“如何看待追求理想过程中的‘躺平’和‘内卷’?”“什么样的学生能进入西湖大学?”对几个时下热点的话题,施一公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这本书要讲明白‘三个人’”
“我是一个与生俱来的理想主义者。”这是施一公在新书《自我突围》自序中的第一句话。
这是他的首部著作,也是他致敬理想的个人自传。
分享会上,施一公把这部自传总结为追求理想道路上的“三个人”——“我是什么人?”“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要怎么做这样的人?”
“我是什么人?”施一公笑道:“我是地地道道的河南人。”他说自己在书中详细记录了自己的成长史,以及在不同地方的经历,而这些经历,都是他关于人生抉择、自我突破和理想追寻之路的种种感悟。
“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施一公说,关于这个问题,关于理想和梦想是什么,他从小到大曾无数次问自己,“但我真的说不清,对于我来说,理想是朦朦胧胧的,但我知道实现它的路径。”
“我要怎么做这样的人?”这是书中最主要的部分,施一公告诉现场读者,“我的成长足迹,并不完全按照规划在往前走。‘怎么做这样的人’,其实也是我在追求理想道路上,一边走一边去调整的过程。”他说:“理想是抬起头来可以看到的北斗七星,是让你心情愉快奋斗的力量。”
如何看待追求理想过程中的“躺平”和“内卷”?施一公说:“我理解的‘内卷’是一种竞争,但我想竞争是一个外部的现象。”他认为,只要社会存在竞争、存在有限的机会就总会有‘内卷’,“但最关键是自己想要什么,有什么样的目标,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要把书推荐给青年学子”
梁启超说:“读名人传记,最能激发人的志气。”人们总爱读名人传记,也许能从中迅速学习人生的成功经验,也许在旁观别人的失意和成功,能汲取未来的勇气。
翻开《自我突围》,从成长足迹、生活百味、到师友情谊、科教心得、西湖追梦,种种篇章和首次公开的38张私人照片,50多篇文章,我们能看到完整的施一公成长历程。
书中,不仅有《我的时间分配》《我们为什么上大学》《如何提高专业英文阅读能力》等可供学习的科学家成功经验,也有适合教育科研工作者阅读的育人之思,更多的,还是科学家关于生命的思考和追求。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在分享会上表示,阅读这本书,让他最触动的是读者可以看到一个真真切切的施一公。他说:“科学家精神不仅是一种职业素养,更是贯穿于科学研究始终的一种信念和态度。我们最需要讲真故事的的书,讲真实感情的书。”
施一公表示,如果青年学子能看到这本书,特别是高中生和大学生,“希望年轻人能读懂我的内心世界,哪怕是几个人,让他们明白理想属于每一个人。
“每个人都在怀揣着理想前行”
《自我突围》一书中,还讲述了西湖大学的创办缘起和理念。
从河南小郭庄的淘气少年,到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再到致力于培养科技人才的教育工作者,对施一公来说,“让西湖大学成为世界一流的顶尖高校,就是自己追求理想最切实的行动。”
西湖大学成立于2018年,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高等学校。施一公在分享会上表示,创办西湖大学包含了他过去五十几年的人生思考和感悟。
西湖大学希望招收什么样的学生?施一公说:“西湖大学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为人类科技担当而创立,希望我们的学生有比较好的知识和技能基础,有比较好的思辨能力,很重要的是有同理心,就是有社会责任感。”
人生需要理想,发展需要科学的力量,在逐梦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在怀揣着理想前行,但是在面对现实的磨难与挫折时,坚持理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施一公看来,唯有不懈追求自己的理想,才能极致地感受生命的精彩。
正如他在《自我突围》中写到“理想,是宇宙间最美好、最可贵、最闪耀的存在,是让生命实现价值、得以慰藉、获得无穷力量的源泉”。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