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扣题开谈,适时立论。
2、 文章一开始并没有直接提出全文的论点,而是紧扣文题,先引用《大学》中的句子,扼要说明格物致知的意思,强调探察物体即实验在现代化学术中的重要性。
(资料图片)
3、然后从大处落笔向中心靠拢,先说明中国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埋没了其真正意义。
4、接着从实验过程的两个特点,中国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作者自己的亲身经验,分析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最后指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两个意义,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5、 2、思路清晰,说理缜密。
6、 这篇文章在论证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过程中,先论述传统儒家对格物致知精神的不科学态度,接着阐述格物致知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最后指出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含义,逐层深入,有很强的说服力。
7、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一气呵成。
8、 3、风格朴实,方法灵活。
9、 文章简短精要,写得朴实通俗,深入浅出,读来亲切有味,没有说教气息,这种风格也是漫谈式论说文的一个特点。
10、这种风格的形成除了语言的明白通俗外,与行文的灵活和说理方法的多种多样也是分不开的。
11、具体说来,本文采用的说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⑴ 引经据典。
12、本文引用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材料,显示出作者一定的传统文化修养。
13、如,文章开头就引用了《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条目,指出格物致知的基本意思。
14、 ⑵ 正反举例。
15、作者列举事例时,采用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相结合说理的方法。
16、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子,苦思头痛而失败的事例;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17、反面事例,通过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事例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正面事例,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面临研究工作束手无措的事例,中国学生偏向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⑶ 运用对比。
18、为了证明观点的需要,文章某些地方还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
19、如第2、3段,中国传统教育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强调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内心体悟和自我检讨,与现代学术的基础是通过实地实验得到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有力地指出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上一篇: 小天才接受京津冀消协整改建议 对违规APP立即下架 当前简讯
下一篇: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