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上半年优化公交线路59条、新增宜停车泊位970个……驾乘体验更友好 日常出行更丝滑

2023-08-13 11:26:49来源:深圳晚报

▲8月8日,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路人行道经过改造后宽敞明亮。 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深圳新闻网2023年8月13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董玉含)交通更便利,出行更顺畅。今年以来,深圳以满足市民多元化出行角度为出发点,丰富交通网络“毛细血管”,全方位提升交通出行便利度,打造市民满意的“惠民交通”。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59条,上半年新增宜停车泊位970个,全年还将打通100个拥堵节点,完成400公里非机动车道新改建……高品质的交通建设,人性化的交通服务,为深圳人的日常出行增添更多幸福感。


【资料图】

提升“黄金干线”公交运力

市民从家门口直达上班点

深南大道作为深圳重要的东西走向公交客流走廊之一,承担着罗湖、福田和南山等区域的公交联系和转换功能。公交M191线路全线贯穿深南大道,服务宝安、南山、福田、罗湖、盐田5区。为更好地方便市民出行,为市民提供“高效、快捷、高品质”的出行服务,结合OD客流大数据分析以及站点实地勘察,今年4月,市交通运输局对M191线进行快速化改造。

改造后的M191深南快线全线实施跳站式停靠,停靠站点由上行47个、下行48个减少至上行28个、下行30个。精简站点后,市民可从宝安直达南山科技园,而到福田、罗湖则可节省10至20分钟,到大梅沙节省30分钟以上。

家住宝安的李先生就是一名科技园上班族,两点一线的通勤距离让李先生成为M191线路的忠实乘客。自从该线路快速化改造之后,李先生别提有多高兴了。“票价不变,候车乘车时间都变短了,上班不仅更方便,也更舒适了!”

M191线沿途经过世界之窗、锦绣中华、科技园、上海宾馆、地王大厦、门诊部、梧桐山风景区、盐田港西地铁站、大梅沙海滨公园、东部华侨城等标志性站点。停靠站点多,运行时间长,日均承运客运量逾1.5万人次。改造后,线路发车频率更高。M191深南快线的早晚高峰期发车间隔为3至6分钟一班,平峰期间隔为10至19分钟一班,高峰期全线单边运行时间缩减30至40分钟。市民乘客候车时间更短,乘坐体验也更友好舒适。平均候车时间由9分钟降至5分钟,乘车体验提升明显。

此外,市交通运输局创新公交运营模式。今年已选取125条公交线路试点准点服务,已实施10组“干线+接驳线”免费换乘措施,选取M313等5条线路试点“响应式停靠”运营模式,进一步提升市民公交出行准点率和公交运营速度。

分类施策打通堵点

市民驾车更“丝滑”

交通拥堵,一直以来是超大型城市管理的一大“痛点”。今年,治堵被持续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全年将打通100个拥堵节点。随着《深圳市交通综合治理2023-2024年工作计划》的实施,一系列拥堵治理举措正在全市铺开。目前,在口岸周边、干道长期堵点、产业园区重要通道、学校医院周边等热点区域,交通部门采取分类施策,对症下药,进行综合治理并已初见成效,一批令市民头疼的长期“堵点”被打通。

位于福田区香蜜湖街道的广深高速福田收费站,衔接广深高速与深南大道,所在路段承担西丽片区、安托山片区、农林片区、竹子林片区与下沙片区的快速转换功能。过往,收费站共设置有4条ETC车道,3条人工车道以及1条人工ETC混合车道,早高峰期间下高速需求为2305辆/小时,其中往竹子林方向交通量为340辆/小时,往滨海大道方向交通量为1965辆/小时;ETC收费占比达79.3%。受ETC布局限制,对收费站离场车流造成一定干扰,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缓解出口车流交织问题,市交通运输局通过系统分析研究,重点优化了ETC车道布局,在6#、7#出口车道增加了ETC收费功能,并结合实时交通需求灵活调整车道功能,在保障收费车道利用率最大化的前提下,有效缓解了下游广场的车流交织问题。

深晚记者近日在现场看到,改造实施后,收费站高峰期离场效率及排队长度均有明显改善。

在位于光明区的东长路,深晚记者看到,经过近期交通部门全面攻坚,这条南北向交通主干道已焕然一新,市民驾车行驶通过十分“丝滑”。

据周边居民介绍,东长路过去受制于规划调整、征地拆迁等问题,施工一直断断续续,多年都未完全打通,导致片区居民出行绕行距离长,高峰时段沿线社区内部及松白路交通拥堵现象严重。

以问题为导向,以群众所需为落点,市交通运输局将东长路建设作为重要民生实事全力推进,多次组织现场调研、召开大会战指挥部会议,协调东长路概算调整、土地整备等事宜,督促加快工程进展,解决道路建设中的各种障碍,有效推动建设如期完工。

“通车后的主干道将沿线东环大道、双明大道、太阳路、周家大道、东升路、东明大道等道路串联起来,打通了光明交通大动脉,极大改善了我们居民的出行环境。”片区老居民杨女士表示,新路还畅通了马田、凤凰两大片区之间的通连,提升了片区微循环,“去哪儿都更方便了!”

“我们的拥堵治理行动,采取‘推动分类施策,挖掘存量潜力’的对策,根据全市交通拥堵区域分布、出行需求及特征分析,对依托交通大数据平台和聚焦民生热点问题遴选出的337个拥堵区域进行分类,结合不同类型片区拥堵内因,提出相应解决思路。”

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交通部门将重点治理口岸周边拥堵问题和主干道拥堵节点。今年内,全市将优化不少于100个点位的信号管控,推动不少于30所医院、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治理,打通20条断头路等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工作,不断提升市民交通出行品质,为城市高效运转提供有力支撑。

新增近千个宜停车泊位

缓解自驾出行停车难题

近年来,深圳持续完善慢行出行网络,加快建设补齐深圳非机动车道短板,打造安全、连续和舒适的城市慢行交通体系。根据市政府民生实事计划,今年全市将完成约400公里非机动车道新改建,主要集中在宝安、龙岗、龙华等区域。

深晚记者了解,截至7月底,市交通运输局已完成月亮湾大道、梅林路、幽兰路等一批道路的非机动车道改造,累计总长度约212公里。

此外,为推动深圳“公交都市”建设,促进惠民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深圳规划今年对100座以上公交简易站台、旧站台进行标准化改造,进一步完善公交基础设施。“结合全市公交中途站实际情况,我们出台了《2023年度公交“四站工程”工作方案》,对公交候车亭的站台、站亭、站架、站牌进行标准化建设,加强公交安全管理、改造公交列车化站点等。”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全市已完成公交站台标准化改造41座,提升了全市公交中途站服务水平,改善了市民候车环境。

停车是司机们最为关心的交通问题之一。为提供优质高效的停车服务,市交通部门对全市宜停车泊位的规划设置以及运行情况进行评估,以此为科学依据来持续优化全市宜停车泊位的规划实施。据了解,截至6月底,全市今年已施划新增宜停车泊位970个,其中原特区内243个,原特区外727个,进一步缓解了市民“停车难”问题。

标签:

  • 今日焦点
  • 行业动态